日期:2025-07-19 06:17:04
7月11日,长安大学“渝见青春”社会实践队深入重庆红岩革命旧址,实地探访白公馆、渣滓洞、小萝卜头事迹展和杨虎城将军生平事迹展。队员们穿行于铁窗旧址,凝视烈士遗物,沉浸于信仰与牺牲交织的历史回响中。此次实践不仅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更是一次对理想信念的深刻洗礼。烈士的坚贞与信仰点燃队员心中的火种,为新时代青年注入前行的力量。
1.白公馆旧址:铁窗压不住信仰的光芒
7.11日上午,社会实践队走进白公馆遗址。白公馆是1939年被军统局强行改造为“重庆看守所”,成为关押中国共产党人、民族当人及其家属的秘密监狱。在压抑肃穆的氛围中,队员们沉浸式感受到革命者在恐怖高压下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一次对“信仰如炬”的深刻体悟,也是一次面对历史、铭记牺牲的思想洗礼。
展开剩余72%社会实践队员们认真观察白公馆内部复原图与狱中展品,感受到这里曾被严密监控的惊悚,在沉静中体会革命者在此地所承受的严刑拷打与威逼利诱,深刻理解历史的残酷与先烈的坚韧。
2. 稚子丹心:《小萝卜头日记》映照童心与信仰的传承
小萝卜原名宋振中,因为营养不良导致头大身子小,所以叫小萝卜头。在展室中,队员们静静注视宋振中的日记原件与囚中玩物,神情凝重。一个仅八岁孩子却用稚嫩笔迹传递信念,令大家动容。张宇栋同学呼吁大家:“一个孩子也能如此坚强,我们更应珍惜当下,用行动传承这份初心。”
3. 杨虎城将军:民族危亡中的信仰坚骨
杨虎城将军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军事与政治人物,队员们在参观将军生平事迹展时,不仅了解了一位抗战将领的高风亮节,更从中看到了“敢为天下先”的民族气魄。革命不仅是一线的流血抗争,更是一场意志与责任的担当。
杨虎城的坚守,也为队员们投下一束理解“民族使命”的历史之光。纵观展区陈列,从西安事变的历史照片到和平倡议文稿,队员们感受到他的家国情怀和政治勇气,也在无声中被这段血与火中的选择与担当所触动。许多队员杨虎城宁愿受辱也不向蒋介石妥协的精神表示由衷敬意,并感叹“真正的英雄无惧权势,勇担民族大义”。
4. 渣滓洞旧址:黑牢深处传出理想的回声
实践队员们在展区观看渣滓洞的模型、结构图与监控模拟,仿佛置身其中。他们提到,狭窄走廊、逼仄牢窗、阴暗牢房的视觉冲击,使人感到阴冷压抑。在沉静的空间中,队员们被烈士们在极端环境下依旧坚守信念的精神深深震撼,对先烈们所展示的勇气与毅力肃然起敬。
结语:
通过走进红岩革命旧址的沉浸式学习,长安大学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汲取了精神力量,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信仰的分量、牺牲的价值与使命的担当。这不仅是一堂生动的思政教育实践课,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思想淬炼。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将这份从红色记忆中汲取的信仰之光转化为奋进动力,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勇担使命、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与热血。红岩精神薪火不灭,将在他们的心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通讯员:盛之恒
发布于:河南省股票配资开户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