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9-12 05:28:00
图片
2025大吉
NEW YEAR
图片
图片
图片
真正的功夫修炼,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更需要内在的领悟。只有将“求”与“悟”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在勤奋努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
图片
关注武宗
学
天下武功
图片
图片
养派生 食补胜药补·练功百病消
图片
图片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当人体因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六欲的过度波动,或因体力过劳、生活作息失调、饥饱寒热不均等因素损伤自身时,便会导致五脏功能失调,尤其是作为后天之本的胃部功能发生瘀滞和堵塞。如此一来,全身的气血就无法顺畅流通,疾病便由此而生。“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这句古语,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这套功法的核心思想,即通过持续不断的身体活动来疏通气血,抵御风邪,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这套功法一个极其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其独特的辅助训练方式。在传统的修炼过程中,练习者摆好特定的姿势,会有一位老师或同伴站在旁边,手持一种名为“铁辫子”的特制工具,依据练习者体内气的强弱程度,有轻有重地进行拍打。这种拍打并非惩罚,而是一种主动的、深度的刺激,旨在激发经络、活化气血。在十二式中,前四式“撑、扣、开、合”是不进行拍打的,这暗示着这四式主要侧重于内部的气息调理和姿态的养成。
关于拍打所用的“铁辫子”,它并非真正的鞭子,而是一种形似苍蝇拍的拍打工具。它是用钢丝作为骨架,外面包裹棉花增加缓冲,再用绷带和白布缠绕包裹而成。这种构造使得拍打既能产生足够的振动和渗透力,又不至于轻易造成皮肉损伤,是一种为辅助练功而精心设计的器具。
图片
【详细练法】
“十二练手”共计十二式,加上起势与收势,构成了一套完整的锻炼体系。每一式的设计都与特定的经络脏腑相关联,并有着明确的气息运行目标。
预备功:
练习开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姿势。双脚分开站立,宽度与肩膀相当。身体要做到头顶向上微微顶起,如同有一根线在向上牵引,同时双肩自然下垂放松。脚后跟要用力向下蹬踏地面,而脚趾则要像鹰爪一样抓紧地面,以此建立稳固的根基。两手自然放平,置于肚脐下方的小腹位置,小指有意识地向上挑起。练习时,双眼需平视前方,胸膛微微提起,将气息向下引导。这个姿势旨在调整全身的力线,使身体结构中正,为后续的气息运行和动作练习打下基础,其姿势如图所示(图1)。
图片
第一式:撑
撑式的主要作用是保养和练习下盘的气。练习时,在预备功的基础上,保持气息下沉的感觉。头顶上顶,双肩下垂,脚跟持续蹬地,脚趾抓地。两手从身体两侧向左右晃动开来,继而向上晃动,但上抬的高度不能超过乳房的位置。整个过程中,小指始终保持向上翘起的劲力。这一式的目标是将体内的气引导、运送至脚底,如同大树生根,稳固下盘。其姿势如图所示(图2)。
图片
从中医理论来看,“撑”这一式对应着五行中的甲乙木,关联于人体的肝脏。因此,练习此式能够有效调理因肝气郁结而引起的不适,比如左侧胁肋部位的胀满感、胃部的针刺样疼痛等。通过舒展肝经,它还能间接调和脾胃功能,增进食欲。
第二式:扣
扣式转而保养和练习中焦的气。练习时,下肢变为马步姿势,稳固重心。上身依然保持头顶上顶、双肩下垂,脚跟蹬地、脚趾抓地的要领。两手抬起,向着双肩方向做扣的动作,十个手指弯曲如钩,充满力量。同时,两个手肘要尽力向身体中线靠拢,仿佛要互相接触。这一式的目标是将气引导、运送至中腹部。其姿势如图所示(图3)。
图片
“扣”式对应着五行中的丙丁火,关联于心经。因此,练习此式有助于清心降火,平定烦乱的气息,尤其能清除积聚在上半身(上焦)的邪火,化解胸膈之间的顽固痰浊。通过调理心经,可以使血脉更为通畅,同时也能开胃健脾,促进全身气机与血脉的和谐。
第三式:开
开式同样是保养和练习中焦之气。下肢继续保持马步姿势,身体根基稳固。上身遵循拔顶垂肩、蹬脚抓地的要领。两手握成拳头,放置于身后腰部的位置,然后向上对着腰背部位进行拨打,反复数次,确保上下拨打均匀。这一式的目标是将气引导、运送至腰后的“命门”要穴。其姿势如图所示(图4)。
图片
“开”式对应着五行中的壬癸水,关联于肾经。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因此,练习此式能够滋养肾阴、补益肾气,有填充骨髓、调和元气、巩固精气的作用,对于因肾气不固导致的梦遗等问题有很好的调理效果。
第四式:合
合式继续保养和练习中焦之气。下肢仍然是马步姿势,上身要领不变。两手握拳,放置在小腹前下方。两臂要伸直,不能弯曲,然后以这个姿势进行上下合揉的动作。这一式的目标是将气继续汇聚于中腹部。其姿势如图所示(图5)。
图片
“合”式对应着五行中的中央戊己土,关联于脾胃经。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此式主要调理脾胃功能失和的各种问题,比如食欲不振、气机郁结不通、脾虚导致的胸闷不舒等。长期练习,对于补充丹田之气,效果非常显著。
第五式:平
平式开始转为保养和练习上焦之气。姿势变为双脚与肩同宽的自然站立。身体同样要做到拔顶垂肩、脚跟蹬地、脚趾抓地。两手向身体左右两侧平直伸出,如同一个十字,手心向上,小指有意识地向上用力。此时,助手需用铁辫子,先从练习者身体前面的胁下部位开始向上拍打,然后再从练习者身后的胁下部位向下拍打。其姿势如图所示(图6)。
图片
“平”式对应着五行中的庚辛金,关联于肺经。肺主气,司呼吸。此式主要调理肺经相关的疾病,如痰火上涌导致的胸膈不畅、久咳不止、肺气不清,以及因劳累过度导致的咳血、身体根本的阴液亏损等。练习此功能取得良好疗效。
第六式:拔
拔式同样是保养和练习上焦之气。练习时,身体姿势略微倾斜。一只手向上伸展,手掌盖在头顶上方;另一只手握拳,高度与太阳穴齐平。助手用铁辫子从上方手臂的根部开始,沿着手臂向下一直拍打到手。左右两侧需交替练习和拍打。其姿势如图所示(图7)。
图片
“拔”式在理论上关联脾胃之土。它主要调理因脾胃虚弱引起的各种症状,比如身体倦怠乏力、爱出虚汗、食欲减退、大便不畅、四肢无力、午后身体发热,以及因饮食不化引起的腹部膨闷胀满等脾胃不和的现象。
第七式:崩
崩式继续保养和练习上焦之气。身体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脚下蹬地抓地。两手在颈后交叠捧住后颈,腰部微微下塌,胸部则稍微向前挺出。助手从练习者肩后开始,用铁辫子沿着背部向下拍打。左右两边都要均匀拍打到。其姿势如图所示(图8)。
图片
“崩”式主要关联于肾水。它能祛除腰部的虚寒之气,消除肠道的气机阻滞,有巩固精神、停止梦遗、振奋阳气、滋养肾脏的功效,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第八式:长
长式再次回到保养和练习下焦之气。身体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脚下蹬地抓地。两手握拳,向上伸直举过头顶,然后两臂进行上下合揉的动作,共计十八次。揉完之后,助手用铁辫子从练习者的胁肋部开始,一路向下拍打,直至脚部。身体的前、后、左、右各个侧面都要拍打到。其姿势如图所示(图9)。
图片
此式的主要作用是祛除肝经和肺经的邪火,同时能补益肺气、安养心神、益气化痰、止咳平喘、调理虚损。通过清肺降火,能促进体内津液的生成,缓解口渴,并有开阔胸襟、润滑肠道、增进饮食的效果。
第九式:拥
拥式主要保养和练习中焦之气。练习时,身体向前俯身,双手向前做出推拥的动作,可以做三到九次。推手时要用力,同时脚下要保持蹬地抓地的劲力。向前推拥的动作完成后,助手用铁辫子从练习者的肩部开始,沿着整个背部和腿后侧,向下一直拍打到脚后跟。左右两侧都需要同样进行。其姿势如图所示(图10、11)。
图片
图片
“拥”式的作用主要是清除头部的风火,祛除上焦的邪火,从而达到强化精神、补充脑力、使耳朵和眼睛更灵敏、开通心窍、安定心神、消除惊悸的效果。
第十式:翻
翻式主要保养和练习上焦之气。下肢取骑马的姿势。两手先握拳,放置于身后,然后上身向前倾斜。助手用手从后背脊柱开始拍打,左右两边都要拍打到。之后,练习者的两手变为勾手,勾尖朝上,手臂向后伸直。此时,助手再用铁辫子从练习者背后向下拍打,拍打次数较多,为三组十八次。其姿势如图所示(图12)。
图片
“翻”式的作用是祛除遍布全身的风寒邪气,同时能补益内肾、生成精髓、强壮筋骨、弥补虚损,使肌肤得到润泽。
第十一式:刁
刁式主要保养和练习中焦之气。下肢为骑马式,上身拔顶垂肩,脚下蹬地抓地。双臂屈肘抬起,使两手与肩同高,十个手指弯曲成钩状,但此时钩尖向下。其姿势如图所示(图13)。
图片
“刁”式能够清除膀胱经的邪火,补充丹田的纯正之气。对于一些顽固病症,如半身不遂、肢体痿软无力、肠道胀满、消化不良等,练习此式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十二式:坐
坐式主要保养和练习下焦之气。姿势为虚步桩,即一条腿在前自然伸直,后一条腿微微弯曲,用后腿的膝盖顶住前腿的膝盖窝。上身拔顶垂肩,两手手掌相合,置于颈项下方,掌指朝上。助手用铁辫子从练习者的手臂开始,向下拍打,经过前面伸直的腿,一直拍打到脚部。其姿势如图所示(图14)。
图片
“坐”式可以祛除上、中、下三焦的火气,补充下腹“气海”穴的能量,温暖丹田,对多种杂病都有调理作用,能疗愈周身的风寒,补充“命门”的真火。
收势:合碰
此式也用于练习下焦之气。姿势变为弓步,即一条腿向前弓步弯曲,后一条腿伸直,脚跟蹬地,脚趾抓地。两手按在弓步腿的膝关节偏后一点的位置。左右腿需要交换练习。助手用铁辫子从练习者后背的上方开始,沿着脊柱向下一直拍打到脚后跟。其姿势如图所示(图15)。
图片
这一收势动作非常全面,其功效在于可以祛除心、小肠、肝、胆、肾、膀胱、肺、大肠、脾、胃以及三焦这十二条主要经络的邪火,对全身进行一次总的清理和调和。
尽管“十二练手”被明确表述为一套医疗保健功法,但其练习方法与武学修炼的内在逻辑紧密相连,具有多层次的深层应用价值。
首先,它是一套系统的内功修炼法。“拔顶垂肩”、“脚跟蹬地,脚趾抓地”等要领,是所有内家拳法建立身体中正结构、打下稳固根基的不二法门。每一式都明确了“将气运至”某个部位,这正是内家拳“以意领气,以气运身”的核心训练。通过长期练习,可以培养出敏锐的内感,学会如何调动和引导体内的能量,为更高层次的武学修为铺平道路。
其次,它是一种典型的排打功或称金钟罩、铁布衫类硬功的辅助训练。使用“铁辫子”进行拍打,绝非简单的按摩。这种由外向内的持续、可控的击打,能够强烈刺激皮肤、肌肉乃至深层经络,促使气血向被击打部位高度集中。一方面,这能极大增强身体的抗击打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振动和刺激,可以帮助打通平时难以触及的经络瘀滞点,使气血运行更为通畅。这与传统硬气功训练中“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理念完全一致。前四式不拍打,也体现了“先内后外、先养后练”的科学次序,即先通过“撑、扣、开、合”调和好内部气机,再接受外部的拍打训练。
再者,它是武学修炼的健康基石。武术修炼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极高,没有健康的身体作为支撑,一切技艺都将是空中楼阁。此功法每一式都对应特定的脏腑进行调理,其目的就是“补内”,即强化内部器官的功能。肝气舒畅则反应敏捷,心血充盈则精神饱满,脾胃健运则能量充足,肺气充足则耐力持久,肾精巩固则根基稳固。一个五脏六腑功能强大、气血充盈的身体,才能承受高强度的武术训练,并在实战中爆发出强大的能量。
所以,“十二练手”是一套融合了养生智慧与武术训练原理的独特功法。它以传统中医经络学说为指导,通过特定的姿势、气息引导和外部拍打,达到疏通气血、强健脏腑、提升身体素质的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配资开户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